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智能建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工业化建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工程建造新模式,是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沙市将以成功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为重大契机,充分发挥建筑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实施智能建造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战略,吹响“智能建造·筑梦星城”的冲锋号,以工程建造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塑造城市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抢抓战略机遇 争当智能建造发展的排头兵
发展智能建造,既是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又有巨大的市场投资需求,市场空间无限、发展潜力巨大,是当前应对疫情影响、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经济增长点、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有力举措。长沙市作为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是建筑工业化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已形成完整的建筑工业化产业链条,具备发展智能建造的良好基础。2021年全市装配式建筑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达400余家,在全国布局的部品部件生产制造基地170多个,率先开展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智能建造平台试点和施工图BIM(建筑信息模型)审查试点,拥有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联重科等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工程机械龙头企业。
长沙市加快发展智能建造,率先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建造产业高地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下一步,长沙市将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的总体部署,以更高的战略眼光,牢牢把握以发展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按照“坚持系统谋划,强化顶层设计,扩大既有优势,形成示范效应”的思路,扎实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工作。到2025年,全市总体将打造2000亿元级以上的智能建造产业,培育4个百亿元级企业、实施10个十亿元级项目,营造智能建造良好产业生态,推动智能建造从被普遍认可到广泛应用飞跃;到2030年,智能建造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建造产业高地。
实施双轮驱动 打造智能建造产业新高地
智能建造是引领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前沿赛道,与其他产业、行业融通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长沙市将坚持“跨界融合、协同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产业优势,重点推动智能建造与智能制造联动发展,构建协同创新、双向赋能、生态融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建立智能建造产业与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的供需对接平台和融通合作机制,积极拓展“智能建造+”“+智能建造”,着力在智慧应急、城市生命线、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城市运管服务等领域大力推广智能建造场景应用,促进智能建造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下一步,长沙市将以智能建造核心技术路线为引领,着力推动一批施工、设计、生产企业等强强联合,在“数字化设计”“自动化生产”“智能化施工”等领域重点培育一批头部企业,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1个核心”,以设计、生产企业为“2个重点”,多元数字化企业深度参与,打造“1+2+N”开放型发展模式。同时,推动企业梯度培育,出台智能建造“专精特新”企业评价办法,培育发展更多的智能建造“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智能建造企业上市,做大做优智能建造企业矩阵。
强化科技引领 激发智能建造创新发展动力
一是建立服务于智能建造科技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智能建造是涵盖多项生产要素的产业模式升级,单一政策无法实现整体性的保障作用。长沙市围绕智能建造在招投标、工程计价、科技创新、技术评价、人才培育、建筑产业互联网、产业培育、试点项目、宣传推广等领域的配套要求,建立了“1+11”的工作任务清单,下一步长沙市将围绕智能建造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土地、规划、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完善跨行业多方协作机制,为智能建造提供集成式的政策体系保障。
二是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智能建造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三区两山两中心”创新平台(三区,即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两山,即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两中心,即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高标准建设一批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大基础共性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集成创新应用。
三是培育工程建设与信息技术融会贯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长沙市将充分用好“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等人才政策,完善智能建造人才培育的相关政策措施,引进和培养更多的智能建造复合型人才,同时支持鼓励骨干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托专业课程设置、重大科研项目和示范应用工程,组建智能建造领域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点,形成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动能,培养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为智能建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数据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版权所有◎中国资质网 沪ICP备09008023号-21
电话:400-880-1818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港路299号禹洲广场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