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智能融合产业论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融合专委会、百度公司、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承办。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多名院士领衔,集结了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全场11个专题报告,吸引了线下200余人参加,线上全天累计观看人次80余万次。
论坛开幕式由范国滨院士主持。
戴琼海院士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提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的新版图,中华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建设步入关键阶段,人工智能迎来了更大的市场。期待第一届智能融合产业论坛能够进一步推动智能融合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突破、人才培养和产业落地,为国内从事智能融合相关领域高水平研究群体提供合作交流平台,为我国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会议主席何友院士在开幕致辞中向各位专家分享了专委会自筹建以来的发展情况,向关心专委会发展、对专委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汇报了今年专委会的活动初步规划,期待专家学者积极加入专委会,投身智能融合事业。
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孔令讲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电子科技大学具有深厚的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智能融合专委会为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合作交流平台,为我国智能融合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凝聚强大合力,电子科技大学期待与专委会和各位专家一道,共同推动智能融合领域产学研工作的蓬勃发展。
开幕式后,是上午的两场专题报告环节,分别由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清华大学李秀教授担任主持人。
杨善林院士以《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为题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在回顾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和最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影响,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及其与领域科学的融合发展规律,最后剖析了人工智能与制造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趋势。
桂卫华院士以《工业智能技术及应用》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工业智能技术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总结了工业智能技术的内涵、技术框架、技术特点及价值优势,并从智能感知、智能调控和智能协同优化等角度分析了工业智能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并以高炉炼铁为背景,介绍了工业智能技术在高炉炼铁关键运行信息智能在线检测中的应用。
张宏科院士以《新型网络研究与探索——智融标识网络》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团队在新型网络技术方面的研究与探索,重点介绍以智融标识网络为代表的新型网络技术在国家特殊通信专网工程、天空地一体化网络中的演进与应用前景。
百度首席技术官、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海峰以《“深度学习+”,创新发展新引擎》为题作专题报告。他表示,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进入“深度学习+”阶段。从技术角度,深度学习加知识,是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知识增强的深度学习,让机器从海量数据和大规模知识中融合学习,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从生态角度,深度学习加上下游生态伙伴,芯片、框架、模型和应用构成深度学习良性生态,基于反馈促进各环节协同创新发展;从产业角度,深度学习加千行百业,各行各业应用深度学习技术降本增效,创新产品和业务,加快产业智能化进程。深度学习平台加大模型,夯实产业智能化基座。
哈工大未来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赵先明教授以《数字化转型中的产业发展契机》为题,从数字化诞生背景出发,介绍了数字化的底层逻辑,包括数字化关键技术环节,梳理了数字化产业浪潮中的应用场景与产业机会,最后分析了未来信息研究院在数字化进程中的战略定位与研究课题。
下午的专题报告环节由中科院长光所副所长张学军和清华大学访问教授刘瑜担任主持人。
罗毅院士以《高速光电子器件是智能信息融合的物理基础》为题,介绍了光电子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光电子器件的机会与挑战,并从光波技术的三个特质出发梳理了未来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热点。
李得天院士以《面向多任务场景的空间电推进智能化发展构想》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空间电推进基本原理和技术体制,从应用领域、典型场景、应用效益等维度阐述了空间电推进发展态势,总结了空间电推进技术在设计、制造、装配/测试、运行、架构五个方面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结合航天领域的技术实践案例剖析了空间电推进智能化的发展思路、应用难点和关键技术,给出了空间电推进智能化发展建议与合作倡议。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樊仲维研究员以《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为题,介绍了我国激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几年预期取得的成果。同时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大功率短脉冲激光关键技术攻关、核心器件制备及应用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中科院长光所张学军副所长在《高性能空间光学系统应用智能融合技术的思考》报告中,介绍了长光所近年来在高分辨率、宽视场空间相机设计制造方面的最新进展,并与国际同类相机进行了比较,总结了进步与差距。特别是在系统的制造端和应用端,如何应用智能融合技术进一步提高制造精度与效率,快速生成有价值的数据情报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给出了思考和初步工程应用实例。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博士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和科学计算》为题,介绍近年来,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和算力算法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模型正在逐步走向通用大模型和科学计算领域。为了实现普惠AI,华为云开发了盘古系列大模型,建立了一套在文本、视觉、多模态、结构化数据领域中通用、易用的人工智能工业化开发模式,实现了AI的规模化开发和应用。另外,为了精准预测中长期气象预报,华为云推出盘古气象大模型,在中长期气象预测精度超过业界(如欧洲气象中心)基于传统数值方法的模型,预测速度提升10000倍。
电子科技大学孔令讲教授以《多雷达智能协同—概念、问题与挑战》为题,首先介绍了雷达起源和基本原理,简述了多雷达情报级、数据级和信号级等现有协同方式,并定义了多雷达智能协同的概念内涵和技术特征。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了基于联盟博弈架构的多雷达智能协同技术。最后,总结了多雷达智能协同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最后,专委会副秘书长刘瑜总结会议,宣布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一届智能融合产业论坛圆满闭幕。
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
版权所有◎中国资质网 沪ICP备09008023号-21
电话:400-880-1818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港路299号禹洲广场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