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隧道顺利通过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评审
作者:chinazz 发布时间:2010-09-28 10:09:12 点击:
南京长江隧道应用新技术的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浅覆土穿越长江技术”、“高压下盾构刀具更换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9月9日,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的委托,中国建筑业协会会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在南京市浦口区召开对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第六批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的评审会。中国建筑业协会科技推广部主任科员崔旭旺率来自全国建筑行业的专家,经过听取应用新技术情况介绍(包括观看录像)、察看现场、查看评审资料、申报单位答疑等程序,专家组讨论后形成评审意见,顺利通过评审。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王守慧,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祝景寰、技术开发部部长李学乾,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指挥部总机械师夏晓中等领导参加了评审会。
一、该示范工程执行单位已完成了示范工程申报书中提出的推广应用新技术内容,提供的评审资料齐全。
二、该工程应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9大项27个子项,其中新技术应用突出的有“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混凝土耐久性技术”等14项,其它创新技术有“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浅覆土穿越长江技术”、“高压下盾构刀具更换技术”、“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始发及接收技术”、“强透水性地质条件下泥水盾构泥浆成膜技术”等9项。
三、在推广应用新技术工作中,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施工过程受控,组织严密,工期合理,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工程质量验收合格,且应用新技术的分项工程质量达到现行质量验收标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该工程应用新技术的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浅覆土穿越长江技术”、“高压下盾构刀具更换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专家组的评审。
集团公司担负施工的南京长江隧道工程主要包括610m江北接线道路、420m收费广场、3837m左汊盾构隧道(其中江北引道明挖始发段370m;左线盾构隧道长3022米,右线盾构隧道3015米;梅子洲接收明挖引道段477m),左汊盾构隧道采用两台φ14.93m复合式泥水盾构机由浦口同向掘进施工;工程于2005年9月开工建设,2010年5月28日建成通车。建设总投资约为33亿元。
南京长江隧道是以盾构形式穿越长江,盾构机直径14.93m,为世界最大断面盾构隧道之一,其技术复杂和风险难度为:
一、盾构直径超大:世界上目前已建成的盾构隧道,直径最大的是荷兰的格林哈特隧道,直径为14.87m,在建的上海崇明越江通道盾构隧道直径为15.43m,而南京长江隧道盾构直径为14.93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直径盾构隧道之一,盾构机由几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机械集“机、电、液压及自动化控制”为一体,结构复杂,控制难度极高;
二、江底水土压力高:压力高达6.5bar,在超大直径盾构水下隧道施工中是国内首屈,也是世界之最;
三、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盾构穿越的土层分别为灵敏度高的软弱土层、透水性强的松散粉细砂层和强透水的砾砂层和卵石层,高透水和高水压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世界同类工程的风险防范极限;
四、水下一次掘进距离长:3公里的盾构隧道必须一气呵成,刀具磨损相当于地铁6.3m的盾构机掘进17公里,通过石英含量高的砂层及强度高的卵石层对刀具磨损相当于同样的盾构机在软土地层中掘进30公里,对盾构机的性能,特别是盾构机刀具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盾构进出洞超浅埋:盾构进出洞覆土厚度,按照国际惯例一般不小于1.0倍盾构直径。而本工程权衡深基坑和进出洞双重困难,选择盾构机始发覆土厚度0.4倍盾构直径(5.0m)。如此超浅埋盾构始发,尚属世界首例;
六、江中冲槽段盾构覆土厚度浅:由于受客观条件制约,盾构机到达梅子洲接收井须穿越江中一冲槽,冲槽局部覆土厚度仅9.5m(不足0.7倍盾构直径),土层大都为透水性强的松散~稍密粉细砂层。在高水压的情况下,盾构掘进安全风险极大;
七、盾构掘进穿越长江大堤:对地表沉降要求高,盾构机两次穿越长江防洪大堤下的7-1层粉细砂透水层,盾构掘进宜对土层产生的扰动,在加上地下承压水作用,极可能对大堤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大堤高标准的防洪安全要求,对地表沉降、盾构机施工操作和施工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已建成通车试运营,通过了南京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的交工验收。依托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科研项目,发表或者录用的SCI、EI、ISTP三大检索源的高水平论文及在国家级、省部级学术期刊发表了“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对土体的扰动”、“泥浆性质对泥水盾构开挖面泥膜形成质量影响”等研究论文25篇;整理申请了15项专利(5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大吨位隧道混凝土管片水平吊装工具”等5项专利已经获得审批;申报“南京长江隧道三维信息查询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在项目管理方面先后获得了2008年度、2009年度南京市“建筑工程市级文明工地” 、2009年度江苏省“建筑施工省级文明工地” 、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 、江苏省总工会授予“江苏省重点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先进集体”、江苏省总工会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 、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授予“安康杯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
本工程通过这些科技推广项目的成功应用,有效地加强了施工过程的控制,从而确保了施工质量,在业主、监理、质监站检查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验收标准要求;同时因施工工艺合理,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科技成果在本工程的推广应用,对盾构隧道施工起到了一定的科技示范作用。从开工至今,不断有中央及省、市等各级领导多次莅临工地检查指导施工。新闻媒体也对本工程十分关注,多次通过电视及报纸网络进行了宣传报道。新技术涉及工程投资约28000万元,取得科技进步效益额11013.9万元,科技进步效益率约3.93%。